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文物里的中国

 timg (1).jpg


    古老的“中国”何尊:“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三千年前,后一抔黄土封住了吉金的光芒,太多故事被尘埃掩盖。

  三千年后的1963年初秋,一场暴雨过后,人们在宝鸡贾村塬的一处土崖上发现了一件寒芒闪烁的青铜器。这是一件盛酒器,其内底铸有铭文122字,记载了成王五年四月的一天,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所以,这件器物被叫作“何尊”,其所携的文字信息,引出了“中国”这一亘古悠长的话题。

  何尊内底所铸“余其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早的文字记载,122字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timg.jpg

何尊内底铭文


  有学者统计,“中国”一词,在先秦典籍里共出现108处,其含义包括:国都、中原、中原文化和华夏等。“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是流行用语了,至春秋战国使用已很普遍。

  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古人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他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周代文献中记载,“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京师,即首都;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中原地区;指国内、内地;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然而,何尊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这里的“中国”,是方位的意思。

  安宁的“中国”西汉鎏金神兽镜:“中国大宁,子孙益昌”

  1952年湖南长沙伍家岭汉墓,出土了一面西汉时期的鎏金神兽镜。这面铜镜镜背铸有精美的仙人神兽,环绕镜缘的52字铭文,其中就铸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等字样。

timg (2).jpg

  该镜表面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柿蒂纹间各有一兽头,间饰鸟兽纹饰,其直径18.6厘米、厚1.3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铭文大意是说:“镜子光明如日月,它的质地清脆刚硬,用它照视你的玉颜啊。祈盼中国和平与安宁啊,世世代代日益昌盛。”

  这面来自于公元一世纪初期的新莽时期的铜镜上,出现了“中国”的字样。因为汉代在匈奴入侵和诸侯内乱的多难中,人民饱受了战乱之苦。汉代统治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抵御匈奴、促进民族融合、保证西北边疆稳定发展的措施,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汉朝与西域各国互派使臣,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呈现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而铜镜上的铭文“中国大宁”四个字,就表达了对和平的祈愿,和人民希望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

  在古人心中,“中国”一词有地域之定位,有文化之传承,作为带有文化本位的一个历史符号,根植于华夏子孙的心中。

  “中国”两个字,从几千年前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其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简单以多少万平方公里或者地理坐标所能诠释的,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富裕的“中国”东汉铭文镜:“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

  以铜为镜,源于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终于玻璃镜盛行的清代,历经朝代的兴衰更迭,见证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盛与衰。“正衣冠,妆尔容”,铜镜作为古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与服饰、妆容一起演绎着国人对美丽、幸福的追求。

  铜镜早以礼器的形式出现在商代。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用具,但仍是王公贵族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为中原和西域各国的交往扫清了道路,丝绸之路逐渐兴起,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时,铜镜才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0_xianggangyichui_1818_20140325204246.jpg

  这面汉代“中国人民”铭文镜直径18厘米、厚0.6厘米,纹饰华美,镜背内区有五枚乳钉,浮雕着双虎、双鹿、神人戏龙、独角兽、双角兽。其外区一周有隶书铭文“青盖作竞(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铭文中的“四夷”指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与“中国”一词相对应的。

  “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很多人,在看到武汉市博物馆馆藏的这面东汉铜镜后,都不免产生疑问:这出乎意料的铭文,会不会是现代人穿越后的产物?

  在汉代镜铭中,还有一些类似的铭文,例如现藏于郴州市文物处的“汉‘陈氏作’羽人龙纹铜镜”中就有“陈氏作竞(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的字样,但是“中国人民”的字样,却是仅此一件。

  据史料记载,早的“人民”就是指代居住在都邑内的平民,也称“国人”。从西汉末年开始,国内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人们内心深处渴望的就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这面对美好生活憧憬与向往的东汉“中国人民”铭文镜由此产生。

  神秘的“中国”织锦护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茫茫沙海中,有一个沉睡了1600年的神秘王国,它就是尼雅古国,历史上名为“精绝”。1995年,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展开发掘工作,将人们的视线带回到那个昔日丝路上繁华富庶的西域小国。尤其,是当一块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护膊出现时,尼雅遗址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说到这件文物,看过《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的观众一定不会陌生,它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选的三件宝物之一,也是由观众投票和特展评选委员会共同选出入选本季特展的九件国宝之一。

timg (4).jpg

  这件织锦虽然只有18.5厘米×12.5厘米的狭小面积,却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织锦上不仅有五彩线织出的星云、神兽等图案,还贯穿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醒目篆文。这件织物出土时和弓箭、箭菔等放在一起,学者分析,它应该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

  新疆考古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认定,织物上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是一句吉祥语文字,是我国古人通过对五大行星的星占学考察,逐渐总结、归纳出来的占辞术语,“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东方”是我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指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于中国的军事有利。

  织锦护膊是五重平纹经锦,色彩绚烂,代表了汉式织锦的高技术水平,也昭示着墓葬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据考古报告,与“五星”织锦同时还出土了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它与“五星”织锦属同一织物,上有云气纹、羽人纹、星纹和“讨南羌”三字,经复原,织文可以连续读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所以,这件织锦很可能就是这一次讨南羌军事行动的实物见证。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