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唐代科举考试可不比今天的高考容易

“考试”一词古已有之,早出现在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一文中:“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古代小到吏胥、县令,大到诸侯、州伯都有定期考核任用制度。

古代人才的选拔大致经历了先秦至东周的世卿世禄制,两汉的察举制、征辟制,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各地方通过层层选拔向中央举荐人才,中央根据地方推荐的结果行使任用权。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人才选拔权逐渐归中央所有。

公元587年,隋文帝下令设立“秀才科”。公元606 年,隋炀帝定制以十科举人,科举制从此诞生。十科举人的科目涉及“孝佛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克不换、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隋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旨意十分明确。


1-28.jpg

南宋 马远《倚云仙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杏花盛开于二月,与唐代科举时间一致,
被称为“及第花”。


唐代科举考试设科繁多,不同时期科目设立也不尽相同,前后总计不下几十种。其中常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诸史、开元礼、童子等科。此外还有制科、医科和武举科等。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人是,隋唐时代的秀才科为高级,所以被录取也难。隋代秀才科先后录取不过10人,唐代秀才科每次录取的仅一二人,秀才科录取后,按四等授予官位,即正八品上,正八品下,从八品上,从八品下。由于秀才科录取的难度较大,唐初举行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停止了。

除秀才科外,唐代科举还设有许多常设科目。具体涉及科目和考察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略作了解。

3-2.png


唐代进士科受士子青昧,进士科除考察时务策、帖经、杂文外,中唐又增考诗赋,并重视诗赋的考试。往往帖经不合格的,如果诗赋考得好也可以录取。这是唐诗兴盛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唐诗的进一步发展。

唐代诗人祖咏参加科举考试时,只写了20个字就被取中,也算是一段传奇。根据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祖咏有司试《终南山望馀雪诗》,咏赋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咏,登开元进士第。按照规定应作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咏只写了四句。考官问祖咏为何不写,祖咏回答:“意尽”祖咏当年被录取了。

除此以外唐代科举考试中明字科的设置也反映了唐代重视书法的风尚。古代著名的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草书家张旭、怀素,除欧阳询生于隋唐之际外,其余四人都生于唐代,另外还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家也生于唐代。

4-17.jpg


明嘉靖 五彩一路连科纹五孔笔插
观复博物馆

由于进士科的考试难度高,每次录取人数名额也是极为稀少。据清代徐松《登科记考》统计:“终唐之世计289年,贡举进士为266次,及第进士为6442人。”按《通典·选举三》每年应举数“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计算,唐代约计有50万人次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平均每年及第在23人到24人之间。这与《通典》中记载的“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百十一二。”基本相符合。

进士科之所以受到唐代社会的广泛重视,与进士及第者往往受到重用有关。有的进士及第者位及宰相,从唐宪宗到唐懿宗期间共有宰相133人,而进士出身者有98人,约占宰相总数的74%,宰相中进士出身的人数已占绝对优势,反过来又促使朝野上下更重视进士科。所以正如《通曲·选举三》中记载:“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jiā)辰(浃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蕴才敏行者咸出于是”。正是由于进士科及第者官位显赫,录取人数又少,所以进士科成为唐代含金量高的考试科目。

5-10.jpg


清乾隆 “惜阴堂制”款粉彩三多纹太白尊
观复博物馆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