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邳博线上传统文化志愿服务课堂】我们的节日 · 清明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5个节气,节期在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随着清明的到来,泡桐花开,清芬怡人。此时阴气潜藏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喜阳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待雨后初霁,绚烂的彩虹高挂天空,堪称春日绝美的瞬间。 

微信图片_20230411151249_副本.jpg

和其他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的是,清明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兼具节日身份的节气,融合了上巳、寒食二个节日的习俗,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内涵。

在旧时,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此时春光明媚、繁花似锦,最宜插柳踏青,陌上放歌。因此在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也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清明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认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

让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负大好春光,度过一个绿色、文明、安全的清明节吧!  


清明习俗


祭扫

扫墓祭祖,原本是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如今祭扫烈士墓已成为清明期间重要的活动内容,人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爱国热情也油然而生。


踏青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正是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踏青”,古时称为“探春”“寻春”等。据《秦中岁时记》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诗中也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可见古人踏青的盛况和对这一习俗的重视。


插柳戴柳

过去在清明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吃青团

古时候,清明节前是寒食节,江南人家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青团,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千百年来,青团的外形一直没有变化。如今它作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成了一道春天的时令点心,红遍大江南北。


诗词里的清明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

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

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

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

遥指夕阳边。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邳博里的清明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绵延至今已有2500多年。个中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都被不会说话的文物默默地诠释着。

微信图片_20230403113532_副本.png

东汉 永寿元年墓志铭(拓片)


墓志,即存放在墓中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有的有韵语结尾的铭,也叫墓志铭。墓志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生死日期;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成功名就,表示哀悼。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是,墓志起源于东汉时期,盛行于魏晋,至南北朝后期逐渐定型,其功用在于“铭其功烈,以示子孙”。墓志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形式,是人文,历史和科学发展史见证,也是考古、史学的重要佐证。

这方永寿元年墓志铭长153厘米,宽38厘米,高33厘米,全文共17行241字,均以隶书书写。由于年代久远,有34字已漫漶不清。经识读,墓志主人“讳红字季”,永寿元年(155年)病故,丙申(156年)入葬,享年71岁,官至徐州从事。汉代有死后归葬的习俗,因此,墓主去世后并没有在他的任职之地安葬,而是葬在了他位于武原县(今邳州市境内)的祖辈墓旁。


微信图片_20230411151929_副本.png

西晋  谷仓罐


谷仓罐又称魂瓶、堆塑罐、五谷仓等,取“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之意。器型由东汉堆塑五联罐发展演变而来,是用来盛放谷粮的随葬用品,多出土于三国东吴、西晋时期的南方地区墓葬中。

邳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谷仓罐出土于邳州市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墓地,系越窑精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座四层高的攒尖顶圆形楼阁,顶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凤鸟,各层堆塑着人物、亭阙、祥禽瑞兽等形象;下部为罐状,束颈,溜肩,鼓腹,平底,腹部贴饰有铺首衔环、动物及人物。器物通体施青釉,莹润通透,雕塑复杂,反映出西晋时期越窑青瓷和谷仓罐的艺术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来参加“清明”节气在线问答吧!


640 (3).png

上期答案:燕子;日神;春社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