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考古研究

从草莽到将相: 回望两千年前丰沛豪杰的“高考答卷”

1.jpg


编 前

高考这三天,牵动着无数学子和家长的心,经历过高考的人,对这场人生大考都深有感触。回望历史,感悟人生,“高考”无时不在,考境界、考胸怀、考锐气、考智谋……今天的专题,与读者一起回望两千年前一群丰沛豪杰的“高考答卷”。

在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刘邦身边的一些战将、谋士凭借其战绩、谋略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功劳,在西汉开国之初被授予了“侯”爵和各级各类官职,他们被后人称为“功臣侯”“布衣将相”。这其中,出自丰沛者占大多数。

  

丰沛起家

在西汉的开国功臣侯中,除个别人外,绝大多数出身于布衣平民:

萧何是沛县县衙的文字秘书,曹参是沛县监狱的监狱长,任敖是曹参手下的狱警,周苛相当于县城管局局长,傅宽是战国末期魏国的骑兵连长,申屠嘉是民兵连长。其他人如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都是普通的农民。樊哙是杀狗卖肉的屠夫,周勃是民间办丧事时给人哭丧和吹奏的乐手,灌婴是倒买倒卖丝织品的商贩,娄敬是靠给人拉车挣钱的苦力。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中下层。

据《汉书》记载,西汉初,各位“侯爷”的籍贯多数为刘邦早年活动频繁的丰、沛地区。至高帝十二年(前195),全国共有143位侯,仅丰、沛籍的侯竟高达23人,约占全国的16%。刘邦又对143位侯中功劳显著的前18位进行了排序。

这18位功臣侯中,有10人来自丰、沛县,约占56%;其余8人中,又有6人(灌婴、傅宽、靳歙、柴武、丁复、虫达)来自于丰、沛周边地区。这样来看,汉初的18功侯中将近9成都是丰、沛及其周边地区之人,这个比例与后世的开国功臣相比可谓相当之高了。

不仅“丰沛侯”的比例极高,丰、沛籍的高官更是不在少数。

秦朝创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代官僚体系中居于中央一级的地位尊显的三个官职。西汉开国,继承了秦的这一套官僚体系,在中央也设立了“三公”。

汉初首任丞相为酂侯萧何,刘邦临终遗言,萧何死后,由平阳侯曹参、安国侯王陵、曲逆侯陈平依次接替。直至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担任丞相一职的人中,仅曲逆侯陈平、曲周侯郦商、北平侯张苍不是丰、沛籍人,但三人均与丰沛功臣有着密切联系。

太尉一职不常设,汉初设立后,汉文帝三年(前177)撤销,至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恢复,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又撤销此官职,几经反复。长安侯卢绾、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周勃之子中尉条侯周亚夫等人先后任过此职,皆属丰沛功臣。

  汉初的首任御史大夫为高景侯周苛,周苛死后,其堂弟汾阴侯周昌接任。后来,周昌调任赵国的国相,其部下江邑侯赵尧接替。赵尧之后,广阿侯任敖、静侯曹窋、北平侯张苍依次接任。周苛、周昌二兄弟都是沛县人;任敖亦是沛县人,曾是曹参手下的狱警,与刘邦关系密切;曹窋为平阳侯曹参之子,沛县人;赵尧籍贯不明,但他是周昌的下属,又被周昌推荐和提拔,关系应该不会很远。

平叛诸王

当然,刘邦的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这些“侯爷”,那些后来成为刘邦敌人的“王爷”们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楚汉相争后期,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已成为介于楚营和汉营之间的第三方势力,他们手握重兵且占据着一定的土地、城邑和人口,对于保障战争所需的物资和补充后备兵员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对楚、汉两大对立阵营均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其助楚则霸王胜,助汉则汉王胜,可以说,他们左右着当时的战争形势。

对于他们的拥兵自重,刘邦虽然心里明白,但是当时应对项羽的楚军都已显得捉襟见肘,更没有力量去惩罚、消灭这些“虎狼”了。如果把名号和土地分给他们,那他们名义上就不再是和刘邦这个“汉中王”以君臣相称的将军了,而是表面上的“大哥”与“小弟”、实际上都可能是平起平坐的王了。如不分给他们这些利益,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将矛头指向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刘邦审时度势,采取果断措施,及时裂土封王,封大将韩信为齐王(后改封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张耳为赵王、臧荼为燕王(后改封卢绾)、吴芮为长沙王、韩信(与大将韩信同名)为韩王,并将自己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许配给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以政治联姻的方式来巩固军事同盟,借助外力以抗击项羽。

分封诸王是刘邦迫于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不得已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完全是以双方互利为目的而结成的暂时性同盟。但是,素有帝王之志的刘邦不允许有第二支军队的存在。刘邦登基后,面对日渐坐大的诸王,越来越感到朝廷的统治受到威胁。

高帝十一年(前196),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相继以谋反罪被诛杀。同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北方诸王势力也蓄势待发,想要南北两面夹击朝廷军队。刘邦认定外姓人靠不住,于是下诏:罢免淮南王英布的王位,任命皇子刘长为淮南王;派遣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赴北地镇压韩王韩信、代王陈豨、燕王卢绾等的叛乱;决定御驾亲征,彻底剿灭英布。

刘邦的心腹几乎全部参加了平叛。

酂侯萧何留守长安,稳定民心,发展生产,为这场战争提供一切后勤保障;留侯张良因患病未随军,在朝辅佐太子;平阳侯曹参跟随齐王刘肥统兵12万,与刘邦两路夹击英布,大破敌军;护军中尉曲逆侯陈平随军讨伐英布;右丞相曲周侯郦商亲随刘邦,两次攻打英布的先锋部队将其攻破;太仆汝阴侯夏侯婴亲自驾乘作为刘邦“中军帐”的战车深入敌阵,击退敌军;车骑将军颍阴侯灌婴作为汉军的先锋官,率部攻打英布位于相县(今河南安阳县西)的部队,建功颇多;故安侯申屠嘉出任都尉,随军参战;信武侯靳歙讨伐英布也立下战功。

各尽其能

在汉初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功臣侯是这项决策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沉重打击了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刚建立不久的西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布叛乱被镇压以后,刘邦及时吸取教训,为了保证大汉基业不落于外姓人之手,在“侯”爵之上大封了一批“王”爵的刘氏子侄,将过去的韩信、彭越、英布等王称为“异姓王”,称现在的刘氏子侄为“同姓王”,以示区别。与此同时,刘邦又与群臣以杀白马的方式定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史称“白马之盟”。

刘邦死后,吕后擅权,大封吕氏子弟为王,功臣侯多持敷衍了事、不与合作乃至明确反对的态度。吕后一死,他们便联合刘氏皇族,尽诛诸吕,复立刘氏,迎立代王刘恒于长安,以极其强硬的手段维护了他们与刘汉政权生死相依的关系。

此外,汉初的功臣侯提出的治国指导思想和纲领,扭转了秦末以来长期战争导致的经济衰败、民生凋敝的局面,迅速恢复和发展了汉初的社会经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从秦末的“大饥馑”“人相食”“得卖子”到高祖时期的“十五而税一”、再到文景时期的“三十而税一”的局面,使汉初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维持了长达70年之久,直接为汉武帝时期的空前富强和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并间接为西汉儒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物质保障。

汉初“功臣侯”群体的出现,反映了以今徐州地区为中心的功臣将相勇于开创、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在战争中,刘邦能够扬长避短,与项羽斗智而不斗力。在用人方面,刘邦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量才任用,使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组织协调方面,刘邦抓大放小、制约平衡。这些,足见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处理矛盾和协调多方面政治势力关系的高超手段与远见卓识。

汉初十八侯

第一位,酂侯萧何,沛人。

第二位,平阳侯曹参,沛人。

第三位,宣平侯张敖,大梁(今属河南开封)人。娶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生女张嫣为汉惠帝刘盈皇后。起初,张敖继承其父赵王张耳的王爵,后因谋反降为侯爵。

第四位,绛侯周勃,沛人。其与颍阴侯灌婴、安国侯王陵的故居皆在今江苏徐州沛县安国镇境内。绛侯周勃生于今周田村,安国侯王陵的府第在今安国集,颍阴侯灌婴的食邑在今灌婴村,三地成品字形,相距均五里,故又称“五里三诸侯”。

第五位,舞阳侯樊哙,沛人。娶吕后妹吕媭,与刘邦是“连襟”。

第六位,曲周侯郦商,陈留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人。

第七位,鲁侯奚涓,沛人。

第八位,汝阴侯夏侯婴,沛人。

第九位,颍阴侯灌婴,睢阳(今属河南商丘)人。

第十位,阳陵侯傅宽,横阳(今属河南商丘)人。

第十一位,信武侯靳歙,宛朐(今属山东菏泽)人。

第十二位,安国侯王陵,沛人。

第十三位,棘浦侯柴武,薛(今属山东枣庄)人。

第十四位,清河侯王吸,丰人。

第十五位,广平侯薛欧,丰人。

第十六位,汾阴侯周昌,沛人。

第十七位,阳都侯丁复,薛(今属山东枣庄)人。

第十八位,曲成侯虫达,砀(今属河南永城)人。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