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邳博线上传统文化志愿服务课堂】七夕,来邳博见证古人的浪漫与巧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转眼又是一年七夕到,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普遍认为七夕节始于汉代。“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西京杂记》中的这句话表明,最初的“七夕节”是女性向织女祈求巧艺的日子,又被称为“乞巧节”。后来,随着牛郎织女故事的加入,七夕节才被赋予了爱情的内涵。

从古至今,七夕承载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和精神气质,在与七夕有关的文物中,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浪漫与温馨。


98cea09ade2c3241cfb047546d9c9b54_640_wx_fmt=jpeg&wxfrom=13.jpg

东汉《凤求凰》画像石


这是一块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出土于占城镇。画面以一对凤鸟为中心,一凤一凰引颈相对,一足站立,一足相抵,恩爱之情溢于言表。旁边有多只祥禽围绕,四周饰以垂幔纹及菱形纹。凤求凰是邳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的常见图案,通常象征鸾凤和鸣的夫妻。汉代人把对生命的延续、婚姻幸福美满的渴望表现在墓葬中,也体现出原始生殖崇拜的含义。


917072e1a840bf77c76867ddf1eb0ef6.jpg

西晋金手镯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下令推行薄葬,魏文帝继位后,继续沿袭这一政策,使薄葬得到有效执行,对整个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银是贵重金属,色泽亮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制作金银器具、饰品、造像等的上佳材料。4只金手镯均出自煎药庙西晋墓地1号墓东后室,黄金质,圆环形,微变形,截面呈圆形。其主人是一位女性,和西后室所葬之人应该是夫妻。在流行薄葬的大环境下,这座西晋夫妇合葬墓中依然出土了像金手镯这样的珍贵随葬品,印证了煎药庙西晋墓地是西晋下邳国王室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结果,同时也体现了1号墓墓主夫妻感情和睦,鹣鲽情深。


640.jpg

金双鱼铜镜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鱼纹饰有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东汉的铜镜上初现鱼纹;唐代时,鱼纹镜开始普及。

到了金代,以渔猎起家的女真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铸造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双鱼铜镜。这面双鱼铜镜主体纹饰为两条欲跃出水、互相追逐的鲤鱼,周围饰以蔓草纹,是金代铜镜的典型样式之一。有意思的是,铜镜背后的鱼纹尺寸一大一小,正好映射了人们对于夫妻形象的传统印象:男子强劲魁梧,女子娇小怜弱。因此,金双鱼铜镜代表了夫妻双方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的情感,象征着夫妻生活幸福美满,也体现了金人对风调雨顺、生活富足的向往与追求。



640 (2).jpg

清青玉鸳鸯


这是一件青玉质的鸳鸯小摆件,工匠以均匀流畅的线条琢出冠、眼、羽毛,玉质莹润,雕饰逼真。从其形态看,鸳鸯仿佛正在水中休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鸳鸯本是一种水鸟,往往一雌一雄、成双成对地出现,飞则同振翅,游则同戏水,栖则交颈眠。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鸳鸯视为爱情的象征。西汉司马相如在为卓文君所作的《凤求凰》中写下了“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的歌辞。初唐诗人卢照邻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被多少痴男怨女视为爱情的宣言。事实上,古时“鸳鸯”不仅仅用在夫妻、情人身上,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文选》中有一首《苏武李陵赠答诗》中写道:“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这里的“鸳和鸯”指的是西汉将领李陵和西汉大臣苏武,诗文为表达两人的兄弟情谊而作。

以文物之美,品七夕之情。这个七夕,您何不走进邳州市博物馆,在赏鉴文物的同时,体验一番古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