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邳博线上传统文化志愿服务课堂】二十四节气 · 夏至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在蝉鸣荷香中,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

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古人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首先确定了夏至和冬至。由此开始了从“两至”“两分”,到“四时八节”,再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过程。可以说,从夏至的发现,开启了中国人创制、发明二十四节气的过程。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古人认为夏至意味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谓之“夏至一阴生”。

夏至有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蜩(tiáo)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蜩即夏蝉,黑且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夏至后,草木渐渐变得阴湿,适合蝉的生存,自然就开始活动了。

再五日“半夏生”。蝉声渐多的时候,一些喜阴的灌木和蕨类植物,受到热气熏蒸而死亡或者“沉睡”,但在背阴的湿地,半夏等植物反而会开始萌芽,这便是“半夏生”。

夏至后不久便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饮食上宜清淡,以清补、健脾为原则,可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作息上可稍晚睡一些,早起一点,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伏的变化;情绪上应重视心神调养,戒躁戒怒,保持心情顺畅、积极乐观。

愿所有美好如夏而至。

640 (3).jpg



夏至习俗

夏至和冬至一样,是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据宋《文昌杂录》记载,宋代官员从夏至这天起放假3天回家休息,名曰歇夏,算是古代的高温假福利了。

祭神祀祖

夏至素有祭拜先祖、祈福美好的习俗。《周礼·春官》有云:“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祭神,意在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代以后,夏至日祭祀为祈求五谷丰登,粮仓充实。因为在古人看来,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

吃夏至面

老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新麦已收获,人们尽兴吃面,有尝新之意,既解馋享口福,也是盛夏的便捷饭食。南方有阳春面、干汤面、麻油凉拌面等,北方则有打卤面、捞面、炸酱面、冷面等。

消夏避伏

从周朝开始,皇家王室都会在夏至后拿出冬季储存的冰消夏避伏。而据《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也就是说,妇女们通常互赠折扇、脂粉等物品,以助散体热,防生痱子。

放荷灯

放荷灯的习俗由皇家祭祀脱胎而来,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为活着的人祈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观赏性很强。


诗词中的夏至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

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

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

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

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日杂兴(四首)》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

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

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

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

寥落兼无浊酒杯。



邳博里的夏至


640 (4).jpg

铜熏  现陈列于邳州市博物馆“西晋遗珍”展厅


邳州市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墓地出土。直径 13.4厘米、通高 14.1厘米,生活用品。圆球形熏盒,上有半球形盖,盖顶有钮,一侧有钮与盒体相连,盒下有亚腰形圆柱与底部承盘相连。承盘侈口,平沿,圆唇,斜腹,底有三钉状足。

燃香、熏香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奉祀神明、祭拜逝者、驱除野兽、清洁环境时使用。夏天出汗多,且蚊虫滋生,易生瘙痒和异味,这是“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们所不能容忍的,因而各种小巧精美、玲珑剔透的香熏应运而生,熏衣习俗非常普遍,稀有的香料更成为贵族豪门间竞奢斗富的工具。《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巨富石崇“以奢豪矜物,厕上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沈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

640 (5).jpg

青瓷扁壶  现陈列于邳州市博物馆“西晋遗珍”展厅


邳州市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墓地出土。口径7.2厘米、高28.6厘米,盛酒器、盛水器。通体施青釉,小口,圆唇,束颈,扁弧腹,腹前后各贴塑一铺首衔环,腹两侧上、下各有一对称桥形系,肩部左右、下腹左右各有一系,圈足。肩、腹、圈足饰联珠纹。整个扁壶形体浑厚,釉色滋润,装饰精细,制作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扁壶的称谓始于南朝宋,北宋《博古图》解释说:“形制特扁,故因其形而名之”。扁壶通常穿绳提拿或携带,造型大概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可以说是华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扫描下方二维码,赶快来参加“夏至”节气在线答题吧!


640.png

上期”芒种“问答答案:B、B、D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