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一块羊骨告诉你人与动物之间深埋四千年的故事

  在我们身边,马、牛、羊、猪、狗、鸡这些动物再常见不过了,它们是被人类驯化的家养动物,自古就被称为“六畜”,但是自然界那么多种类的动物,为什么我们偏偏选择了它们驯化呢?它们又是怎样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六畜”

  “六畜”这个词早出现于《左传》,里面有一条记载“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句中提到了“六畜”。《三字经》里也有相关描述:“马牛羊,鸡犬豕,自六畜,人所饲”。由此可见,在当时“六畜”作为家养动物已经深深融入古人的生活了。

 


史前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


  人类为什么会选择“六畜”作为家养动物呢?动物考古学可以还原动物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比如考古学家在我国的一个史前聚落遗址里,发现了一块4000年前的绵羊腿骨,在它旁边还有其他动物和人类的骨骼。

  据考古学家推测,它们是因为地震和山洪被埋进了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家养动物早已在我国得到驯化,常常伴随在人类的左右。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出土的绵羊腿骨


  六畜史话

  在“六畜”中,其实只有狗和猪是我国古代先民驯化的本土动物,而马、牛、羊、鸡分别是由中亚、西亚、南亚等地传入我国的并被逐渐驯化的。

  绵羊的野生祖先是盘羊,黄牛的野生祖先是原牛,马的野生祖先是野马,鸡的野生祖先是原鸡,猪的野生祖先是野猪;而狗,无论现在有多少个品种,它的野生祖先只有一个,就是灰狼。当今品种众多的狗都是人类从19世纪开始大量选育的结果。

狗的野生祖先——灰狼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早的狗的下颌骨


  人类挑选这六种动物进行家养驯化,自有其道理:这些动物都不挑食,好养,温顺。

  动物的驯化、家养使得人类社会由采集狩猎转变为以家畜饲养和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变革。

  高科技助力动物考古

  在陕西省华县的泉护村遗址出土了八块猫的骨头,经过碳十四测年发现,它们大概距今5300年。

  从形态学上鉴定来看,这些猫属于豹猫,跟我们今天的家猫之间没有关系。

陕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猫骨

  稳定同位素比值法研究动物骨骼、牙齿、毛发等身体组织的碳氮比值,从而研究动物生前吃了哪些食物。考古学家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发现其中有一只猫曾经被人类用小米饲养过,但是猫真正被驯化还是得等到一千多年后的古埃及了。

  自然界广泛存在着一种叫“锶”的微量元素,植物生长于土壤,便会从土壤中吸收锶。动物再食取植物,于是动物身体中也存在锶。人类通过喝水、食用植物和动物肉类,会将锶摄入体内,保存在骨骼与牙齿之中。

  不同地区由于地质环境不同,锶的含量也不相同。根据这个原理,考古学家通过锶同位素比值法来研究动物的来源。比如:考古学家对陕西省凤翔县的血池祭祀遗址里出土的马进行了锶同位素研究,惊讶地发现这个祭祀坑里的马匹来自于不同地区。

  消失的动物

  由于人类对于动物的过度捕猎,以及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许多动物种群面临着生存危机甚至灭绝,考古发掘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在整个石器时代,在欧亚大陆灭绝的动物数量极多,包括洞熊、斑鬣狗、东方剑齿象、猛犸象、巨貘、披毛犀、大角鹿等等。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圣水牛头骨

  根据甲骨文记载,由于商王的过度捕猎,圣水牛也早已在我国绝迹,现在我们也只能靠着殷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来一窥它的真容了。

圣水牛尊(出土于安阳殷墟遗址54号墓)

  从野生动物到家养动物,动物和人类一起跨过了一个个奇迹,互生互利互为发展。然而,人类的活动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我们是时候该重新思考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了。

  动物考古学者就是通过对这一根根骨头,一件件遗存进行鉴定和研究,与古人展开对话,研究古代社会,也会启迪当今的时代。


上一篇: 古钟的艺术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