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邳博大课堂】二十四节气 · 夏至


640.jpg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北京时间6月21日17时14分,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这标志着炎热盛夏的来临、高温炙烤的开始。

每年公历6月20日至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时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夏至有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蜩即夏蝉,黑且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夏至后,草木渐渐变得阴湿,适合蝉的生存,自然就开始活动了。

再五日“半夏生”。蝉声渐多的时候,一些喜阴的灌木和蕨类植物,受到热气熏蒸而死亡或者“沉睡”,但在背阴的湿地,半夏等植物反而会开始萌芽,这便是“半夏生”。

夏至后不久便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饮食上宜清淡,以清补、健脾为原则,可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茼蒿、苦菊等,这些食物有利于祛暑益气、除燥祛湿、生津止渴和增进食欲。作息上可稍晚睡一些,早起一点,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伏的变化。起床后可适当散步、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情绪上应重视心神调养,戒躁戒怒,保持心情顺畅、积极乐观。


夏至习俗 


夏至和冬至一样,是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据宋《文昌杂录》记载,宋代官员从夏至这天起放假3天,回家休息,名曰歇夏,算是古代的高温假福利了。

祭神祀祖

夏至素有祭拜先祖、祈福美好的习俗。《周礼·春官》有云:“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意为夏至祭神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汉代以后,夏至日祭祀为祈求五谷丰登,粮仓充实。因为在古人看来,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

吃夏至面

民间自古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还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新麦已收获,人们尽兴吃面,有尝新之意,既解馋享口福,也是盛夏的便捷饭食。南方有阳春面、干汤面、麻油凉拌面等,北方则有打卤面、捞面、炸酱面、冷面等。

消夏避伏

对于如何消夏避伏,古人可谓妙招多多。从周朝开始,皇家王室都会在夏至后拿出冬季储存的冰消夏避伏。而据《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也就是说,妇女们通常互赠折扇、脂粉等物品,以助散体热,防生痱子。

放荷灯

放荷灯的习俗由皇家祭祀脱胎而来,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为活着的人祈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观赏性很强。


诗词里的夏至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   至

[宋] 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

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

敢云孝子慈孙。


夏日杂兴(四首)

[明] 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

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

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

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

寥落兼无浊酒杯。


文物里的夏至


640 (1).jpg

新石器时代 鹿角器   邳州市博物馆藏


这是新石器时代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始农具,由鹿角制作而成,呈曲尺形或靴形,包括柄部和钩部两部分。鹿角器质地坚硬,磨制光滑,经久耐用,主要用于点种和松土,其功能类似于锄。早在远古时代,鹿就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密不可分,先民捕猎鹿以其肉为食,其皮缝制衣服蔽体保暖。鹿角作为雄鹿独特的标志,给人有力、强盛的感觉,而鹿角的周期性脱落生长,又赋予了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


640 (2).jpg

汉 铜香薰  邳州市博物馆藏


青铜制,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炉体呈豆形,炉盖高而尖,镂空,下部是圆形承盘。香薰焚香时,轻烟缭绕炉体,造成群山朦胧、众兽浮动的效果,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因此又名博山炉。夏天出汗多,且蚊虫滋生,易生瘙痒和异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使用熏炉进行熏香。汉代熏炉多为青铜制和陶制,博山炉的流行表达了汉人期望死后能够通过仙山到达天界的美好心愿,是汉代升仙长生思想的具体体现。


6401.png


唐 三彩瓷枕 邳州市博物馆藏


徐洪河工地出土。枕面长方形,中间凹弧,边角露胎,面有菱格和波浪纹,侧有植物花纹对称图案。瓷枕始于隋而盛于宋,通常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枕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清凉舒爽,是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