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社会教育

【邳博大课堂】二十四节气 · 立夏

立夏海报1.jpg

立夏,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者,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尔雅》曰:“夏,大也”。夏是生长的季节,生长即长大。《诗经• 小雅 •四月》中说,“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意思是四月已经进入夏天,六月酷暑即将到来。

立夏“三候”

《礼记·月令》里记载,立夏时“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前三句,刚好是“立夏”的三个候应——蝼蛄、蝈蝈开始鸣叫,蚯蚓从土里钻出,乡间田埂上瓜菜开始结果实。

蝼蝈鸣

蝼蝈,一说是指小虫,生穴土中,立夏开始鸣叫。一说指某种蛙类,"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

蚯蚓出

立夏时节,蚯蚓出。到了冬至,蚯蚓又蜷缩回土中,谓之“蚯蚓结”。

王瓜生

王瓜生是立夏时节植物蓬勃生长的象征。王瓜,多生于平野、田宅及墙垣,其叶圆,其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可药用。

立夏习俗

挂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

喝立夏粥

在立夏这天,有喝立夏粥的习俗,希望保一年平安、无病无灾。

尝鲜

“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还有些地方有“立夏尝鲜”的习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如樱桃、青梅、青蚕豆、蒜苗等。在江西、扬州等地,立夏还有饮茶的习俗。

称人

立夏之日,有些地方有“称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古人消暑良方

换上夏衣摇扇子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宋摹本《北齐校书图》局部,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古人也会根据季节更换衣物,在夏天穿葛、麻等植物纤维做成的衣服,这些衣服薄透凉爽,能够起到消暑的作用。白居易《夏日作》便写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而用苎麻纤维纺织加工成的夏布更是轻如蝉翼、薄如宣纸。此外,通过特殊织造方法所制出的纱、縠和罗也是轻薄透气的衣物原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就是平纹纱制成,它轻薄透气,重量不足50克,穿在身上必然十分凉快。纱是官员、皇室成员常用的夏衣布料,《宋史·舆服志》记载,“诏夏祭百官朝,祭服用纱。”而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代皇后吉服褂的面料随时节而变,“春秋以缎绸,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

明末冯梦龙纂辑《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篇描绘了一件珍珠衫,“暑天若穿了他,清凉透骨。”而《西游记》中四位菩萨用来戏弄猪八戒的也是件珍珠篏锦汗衫儿。神奇的珍珠衫不知是否真实存在,但古代确有一种用细小竹管串接成的网状衬衣,同样能起到透气隔汗的效果,称为“隔汗衣”,是一种普通老百姓常穿的夏日衣物。

湖北江陵拍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扇

如同夏衣一样,扇子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夏日伴侣”。扇子的起源很早,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扇子是湖北江陵拍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扇。除了竹编外,制作扇子的材料还有丝绸、纸张、蒲葵、芭蕉和羽毛等。汉代出现了丝绸制作的团扇,成书于汉代的《西京杂记》还记载了一种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宋代折扇由日本传入我国,到明代广为流行,人们手里摇着一把考究的折扇,成了身份的象征。


战国时就有了“冰箱”

睡觉时最常用瓷枕和“竹夫人”

战国青铜冰鉴,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说到对抗炎热的工具,最能消暑的当然是冰了。我国在冬季采冰贮冰的习俗早已有之,据《周礼》载,负责冬季采冰的叫“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采好的冰贮藏在地下室里,称为“凌室”,到了夏天再把冰拿出来用。君主还要把冰赏赐给大臣,称为“颁冰”或“赐冰”,这一制度一直保持到了清代。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青铜冰鉴,就是利用冰块来冰酒的器皿,可以说是最早的冰箱了。唐代,人们将大量冰块贮藏到夏天,杨国忠“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

宋代出现了各种用冰制成的冷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街市上有卖“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荔枝膏”等。《本草纲目》还有“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的记载。明清时期民间凿冰藏冰更加普遍,特别是北京地区,“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清代还有了家庭用的冰箱,一般为木质、瓷质或景泰蓝制成,里面放上冰块,称为“冰桶”。夏天不光能冷藏食品,还能对居室起到降温的作用。《匋雅》载:“其尤为适用者,莫如冰桶,各色俱备,且甚美观。冰桶制方,而盖分两半,各有钱窍五孔者二枝,木桶有铜箍两道,瓷桶亦摹仿箍式。”

陶瓷 63副本.jpg

唐 三彩瓷枕  现陈列于邳州博物馆

夏日时节,为度过酷热的长夜,古人发明了用瓷枕消暑的办法。瓷枕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宋代,它质坚清凉,中空透气,能够起到降低头部温度的作用。宋代张耒《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曰:“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正是瓷枕消暑的真实写照。宋代瓷枕艺术水平极高,形状有孩儿、卧女、老虎、狮子、楼阁等;装饰纹式有花卉、飞禽、猛兽、婴戏、蹴鞠、骑马、诗文等。到了明代,高镰《遵生八笺》中还有对宋代瓷枕神奇功用的描述:“有特烧为枕者,长可二尺五寸,阔六七寸者。有东青磁锦上花者,有划花定者,有孩儿捧荷偃卧,用花卷叶为枕者。此制精绝,皆余所目击,南方一时不可得也。有用磁石为枕,如无大块,以碎者琢成枕面,下以木镶成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

为了在夏天好好入睡,古人还发明了“消暑抱枕”。《红楼梦》中,薛宝钗做了一首灯谜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就是这种特质的抱枕——“竹夫人”。竹夫人又称竹几、竹夹膝,也是夏季纳凉用的物品,它由竹篾编成,网状圆筒形,可怀抱人睡,以此消暑度夏。唐代陆龟蒙《以竹夹膝寄赠袭美》便咏叹道“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宋代苏东坡《送竹几与谢秀才》也提到了“竹夫人”:“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黄庭坚则认为“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又给“竹夫人”起了新的名字“青奴”,并为此写诗赞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簟,肌肤冰雪助清凉。”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