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考古研究

跨界的共创,无界的博物馆

博物馆跨界已然成了潮流,原本陈旧的“古物陈列所”愈加摩登与时尚。场景跨界、营销跨界花样繁多,使人眼花缭乱,大有“不跨界不成馆”之势。然而也要看到,“跨界”并不是金科玉律,其本质还是朝着“无界”方向去努力,有着这些探索,打造无界博物馆,未来可期!

博物馆本无界

作为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中枢,博物馆尽管有着物理边界,但其文化边界正在消失,“无边界博物馆”正成为共识。这两年,经历了疫情,博物馆正恢复与重塑,明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聚焦“博物馆的力量”,这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博物馆热”不是一股潮流,而正渗透至社会生活。

购买考古盲盒已成为文化消费的“标准动作”,不少人选择礼物时会优先考虑文博文创。博物馆与文物元素,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唐宫夜宴》《隐秘的细节》被大众所熟知。

首先,最典型的,还是博物馆场景的跨界。头部博物馆的线下展览,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即可畅游,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VR和AR技术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如河南博物院正通过三维扫描等科技手段,构建文化遗产核心基础资源库。届时观众动动手指,就可以360度欣赏藏品,甚至与其对话。这种场景还可以放到博物馆外,如博物馆进社区、进学校,以及在遗址上开展公共考古活动。

其次是博物馆营销的跨界。就博物馆本身来说,内置的文创店、咖啡店、书店已屡见不鲜,这种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已成为国内外大型博物馆的“标配”,由此带来的文化旅游经济效益显然易见。国内博物馆还通过“两微一抖”构建宣传体系,如河南博物院官微通过条漫绘画演绎历史故事,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此外博物馆与各大消费品进行联名共创,亦是当今博物馆营销的典型案例。

7月3日,“探秘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互动展在郑州二七万达广场举办

博物馆藏品本来自人类社会,而历史文明理应平等地被人们了解,正如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所表明,互联网技术让博物馆无界特性得以放大,而博物馆的跨界共创延续文化IP的生命力、提升文化的传播力,不断扩大受众,这无疑是构建平等、无界博物馆的题中之义。

博物馆何以跨界共创

目前来看,博物馆“跨界”既有行政单位的推动,也有创意营销的考量,但客观来说,文化IP急需博物馆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延长生命周期。正如大多数网络热词不会延续太久,如果没有持续演绎、创新,IP带来的文化消费价值终会消亡。

需要承认的是,当前不少跨界的尝试尚未构建一个完整IP链条,尚未做成《国家宝藏》般系列节目,尚未像“朕知道了”一般实现IP再创造。但可以预见:IP活化、共创的模式百花齐放,使创意互相激荡,势必会产生更多“头部”。例如,以河南博物院为主阵地之一,河南已连续八年举办文创设计大赛,汇聚了不少创意、人才,有力提升了河南文博领域的创意能力,“考古盲盒”之类的创意将会持续涌现。

此外,宝贵的文博知识也需要扩大传播。线下观展覆盖面低,如2018年河南博物院接待游客160余万,看起来不少,可多数还是郑州及周边市民,及专程参展的“文博铁粉”。

如今一场直播、一部综艺、一个话题短短几小时传播量就达百万,若有明星加持更是如此,那么通过量身打造综艺节目、影视剧,就可以进行粉丝的有效转化。如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风起洛阳》,主演王一博和洛阳文旅的双向互动,就激发了粉丝游洛阳的巨大热情,洛阳博物馆在内的文化单位迎来“风口”。

同样如此,河南博物院近期还与联想联名,围绕云课堂、青年历史专家公益行、文创联名、华夏古乐团跨界等多维度展开合作。这种跨界合作,发挥双方优势,整合双方粉丝,既为粉丝提供了价值,又增加了各自品牌溢价。

那么,之后呢?

面对博物馆眼花缭乱的各种跨界,人们不得不思考,那么,然后呢?是否每一家博物馆就必须向故宫、河博学习?

首先,我们看到,有些跨界共创确实实现了双方、甚至多方收益:博物馆既筹措了资金,又增加了与社会公众的连接,实现了自身运营的良性循环。但与此同时,跨界“翻车”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么是一声响后没了后续,要么是张冠李戴、文化讹传、粗制滥造,显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其次,也要看到“跨界”并不是金科玉律,像河南博物院持续举办文创设计大赛、设立文创办、不断进行跨界共创,其背后也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利益分配激励的探索。可以说,当前博物馆改革仍处于深水区,尤其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或许已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谈勇于创新、敢于跨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头部博物馆一时风头无两,但对于大多数博物馆来说,其路径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抄。纵观全国博物馆,多数是区域性的,抑或是专业性、主题性的,如洛阳就分布着超过40多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长期位于全省第一,体量小、专业性强,这种灵活性恰恰是其“无界”的优点。

相对而言,头部博物馆一举一动皆是风向标。因此更要小心决策,系统谋划,即便冒着错失“风口”的风险,也不能盲目跨界,例如因为底线不好把控,河南博物院就对“游戏共创”持谨慎态度。而大多数区域性博物馆则可以发挥自身灵活性特点,积极参与当地城市文化营销体系,并尝试做一些社区创生,在此过程中推出文化IP、并提高传播声量(这在国内外已经有成功的例子)。盯着互联网与流量,倒不如关注周围在地人群,这或许是“无界”的真正意义所在。

总而言之,“跨界共创”极大地延展了博物馆功能,但当前流行的文创、综艺、数字文博等跨界手段,或许并不适合每家博物馆。无界的概念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只要找准定位,以文化为基,对“跨界”进行系统性谋划,关注消费者抑或是在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体验感,无论是大小博物馆,都可以在打造“无界”博物馆这条路上行稳致远。(作者系河南文化产业智库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