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考古研究

古代玉器中的凤凰纹饰

安阳殷墟妇好墓 玉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凤凰一直是古今玉器中重要的装饰题材,有“百鸟朝凤”“丹凤朝阳”“凤戏牡丹”等,它象征着吉祥和富贵。龙与凤组成的题材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凤与龙阴阳相对,代表着男女相生相惜,它象征着夫妻恩爱、团圆、幸福、美满。因此,玉凤凰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

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又称之为凤鸟,雄为凤,雌为凰。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对凤鸟极为推崇。凤凰的起源历史并不亚于龙,世上并没有龙,也没有凤,龙和凤一样,都是想象性的、综合性的神物。凤是集各种鸟类的特征于一体者,把鸟神化的产物,它是以锦鸡的头、鹰的咀、公鸡头顶上的高冠、大鹏的翅膀、孔雀的羽毛、鹤的足组合为一体的,高六尺,有五彩之色,优美而富丽。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舜是凤鸟的化身。“玄鸟是天帝的使者”。《诗·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殷人的部落里,把鸟当作他们的图腾。《说文》云“凤,神鸟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有了凤字,“凤”的象形文字,它就是一只有冠、长羽、卷尾的鸟形。

红山文化 玉凤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商周的玉凤多为立体片状,从商到周,玉凤鸟的造型、纹饰逐渐由直线演变到曲线,雕琢手法由双阴线到单阴线斜切面,及剔地阳纹,线条更为流畅。西周中期凤鸟纹在玉佩和饰件上是主要的装饰题材,有时和其他物象构成复合图像,出现龙凤题材的玉佩饰。

石家河文化 凤形玉环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春秋战国时期曾有“凤鸣岐山”的传说,它是天帝的使者,遵天命而来,凤的出现则天下安宁。在神话传说中,凤不仅是吉庆祥瑞之鸟,还是凶猛无比的神鸟。为此,玉器中大量使用凤鸟图案,人们把美好的思念追求都寄托在它的身上。

西周 龙凤纹玉圭

战国玉凤的题材广为流行,丰富多样,多作双凤纹,有双凤玉佩、双凤同体玉璜,龙凤结合的题材更为普遍,凤纹常与龙纹组合为成双成对出现,有龙凤纹玉佩、玉冲牙、玉璜等。玉凤多为圆圈眼,多作张口,高冠卷曲,曲颈回首,凤体多呈“S”形,有的凤体边缘雕有凸棱起的边线纹,长尾分叉,有的装饰阴刻冰水纹、勾云纹、弯茄纹。多采用镂雕的手法,以弧线为主的凤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更加流畅,舒展、自由奔放,增添了凤凰的生动感。

战国 青玉镂空龙凤纹玉佩 安徽省博物馆

西汉早期玉器上的凤鸟纹继承了战国的遗风,与战国中晚期凤纹相似。西汉中期,玉璧外侧透雕一对称的凤鸟纹,圆眼,张口,冠向后上卷,凤体卷曲,饰有阴刻“冰水纹”,凤翅飘卷,凤尾分岔反向卷起,中饰花蕊纹,形象生动。有的凤鸟口衔小虫,凤目出现阴刻眉纹,腹尾刻有规则的直线表示羽毛,汉阴线粗细结合,细线若断若现,粗线挺拔。东汉凤鸟纹与朱雀相似。凤鸟的题材又有所变化,更加多样化,有玉剑饰,玉凤纹带钩。有的雕刻在玉璧面上;有的雕刻在玉璧两侧,为出廓玉璧之饰;有的雕刻在玉鸡心佩之侧。

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玉器受到西域艺术的影响,有世俗化倾向。唐以后,玉凤多作为女性的生活用品,人们又把凤凰比作女性的化身,开始代表皇后、皇妃,皇后、皇妃配凤冠,头戴凤纹玉钗、玉簪、玉佩,此时的凤鸟多伴有缠枝花卉,如牡丹、莲花等。

唐 凤钗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玉凤鸟的典型特点是昂首挺胸,呈现丰满、圆润的特点。丹凤眼(梳形目),凤冠花形蘑菇式样,曲颈,脑后有长发飘动,呈展翅而立,富有动感,富贵吉祥,纹饰刀工较精细。唐宋玉凤写实、抽象、夸张兼有,凤鸟多伴有缠枝花卉牡丹、莲花等。向富丽繁密的方向发展,凤的神态自然、真实,性格自由,突出神韵,“形神兼备”。辽金线条简练、率直,呈现粗犷、豪放的风格,生动传神。元代玉佩中的凤就较为成熟了。到明清时期玉凤已成特定的造型,形式感更加强烈,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富丽堂皇。

唐 玉镂雕双凤玉佩

明清时期,玉凤的造型已成特定,常伴有牡丹、云、花草、龙、螭等,从明末开始,玉凤的羽纹日趋繁复,通体饰有羽毛纹,采用阴刻短平线、鳞形纹表示翎毛羽纹。到了清代,凤鸟的装饰更加复杂,凤首为鸳鸯头形,眼睛细长,凤颈毛很多,尖嘴下出现似羊须的髯,多采用阴刻的短并行线来表现翎毛,长尾分多绺,尾稍卷曲似云纹,长尾阴刻茎络纹,似芭蕉叶子。刻画细腻,线条流畅,给人感到繁缛、富丽堂皇,但神形渐差。

明 镂雕玉凤饰

清 玉镂雕凤纹镶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凤鸟的表现风格完全不同。它的形象在不断变化,神秘、恐怖有所减退,呈现出自然、真实、自由的性格。由于艺术家想象丰富,赋以新的形象,凤的神态更加多样化,凤鸟形象日臻完善。因此,玉凤鸟是在不断演化的进程中发展而逐渐完美的。玉凤鸟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永受人们青睐,流芳百世。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