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预约电话  

0516-86261083

考古研究

中国古代青铜嵌错工艺的起源

嵌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常见的表面装饰工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金银嵌错工艺出现后,嵌错金、银、红铜、绿松石的青铜器广泛流行,铸就了无数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精品。

由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的讹混,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错金、鎏金工艺存在误解。就制作工艺而言,错的本义是用厝石加以磨错。古代青铜器铸造完成后都需要磨错以处理范线等铸造痕迹,错金、鎏金等工艺中也都包含磨错程序,所以错不能算作独立的装饰工艺。传统所谓错金银工艺,技术角度的准确称谓应该是嵌错,基本工序包括开槽、镶嵌和磨错。嵌错金、银、红铜、绿松石等都只是该工艺的不同表现形式。

史前时期以来,镶嵌工艺的演进以及有关绿松石等玉石器的审美偏好,为嵌错制品的出现孕育了文化和技术条件。从考古发现来看,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最初的镶嵌制品。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一件距今约2.8万年的钺形石刀,两肩之间有短柄状突出,应该镶嵌于骨木柄内使用。这是有别于捆绑、穿缀之外的另一种连接技术。到了新石器时代,镶嵌技术更为成熟,凹槽法、孔洞法、浅窝法、榫卯法、平面法等镶嵌工艺普遍出现,这是工艺技术成熟化、精细化的体现。这一时期的玉石镶嵌技术,尤其是绿松石镶嵌,与后来的青铜器嵌错工艺存在显著关联。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绿松石都是最重要的玉器(美石)种类之一。在自然界中,含有铜元素的地表水与含铝、磷的岩石产生化合作用之后生成绿松石。因其质地细腻,色泽艳丽,引人注目,很早就被视为珍稀之物。然而天然绿松石大多薄而细小,适宜制作小件装饰品,尤其适合用作镶嵌工艺的填充物。中国的绿松石制品大约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裴李岗文化墓葬中,精心制作的绿松石坠饰被置于墓主人的颈肩、头、耳、腹、牙齿等部位,暗示这些物品具有装饰功能。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中期遗址出土的一件骨指环上镶嵌有三片圆形绿松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骨雕筒上则镶嵌有五片圆形绿松石。其后直至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玉石镶嵌工艺一直较为盛行,并对中原、燕辽、太湖等周边地区产生了显著影响。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中也都发现有绿松石制品,四坝文化中发现经过精心磨制的绿松石片被贴饰于陶器表面。

贴饰绿松石的双耳罐

贴饰绿松石的双耳罐,高8.5厘米、口径7.7厘米,属新石器时代四坝文化时期(约公元前1900~前1400年),出土于甘肃玉门火烧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该器造型及制作工艺均符合典型的四坝文化传统,较为特殊的是其大双耳和折腹上分别贴饰有绿松石片和贝壳片。这些绿松石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制作略显粗放,但显然都进行了磨错加工。有学者认为,从器物形态和文化传统上判断,西北地区的绿松石镶嵌、贴饰技术可能源自龙山时期的山东地区。

大约龙山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冶铸技术在西北、中原等地渐次传播,中华文明开始迈入青铜时代。距今3700年左右,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伊洛平原已经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诸多文明元素汇聚于此,各种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都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先后出土三件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青铜牌饰及一件龙形器。这些器物将磨错加工后的绿松石片镶嵌于青铜器表面,实现了青铜铸造、装饰工艺的巨大突破,也开创了“金镶玉”文化传统的先河。二里头时期以后,此种器物及其纹饰即消失不见。然而,此类器物所创制的绿松石嵌错工艺在商周时期得到了传承。

嵌错绿松石的商周青铜器以兵器最为常见。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数件嵌绿松石青铜戈均堪称精品,同时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和青铜虎尤其精妙珍稀,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兽面纹、龙纹、雷纹均极富特色。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早期墓出土的青铜戈上也有绿松石嵌错的龙纹。

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饰长14.2厘米、宽9.8厘米,属二里头文化二期(约公元前1720~前1565年),1981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其整体呈盾牌状,表面用许多形状、大小不同的绿松石镶嵌成兽面纹。此器选料及制作都非常精细,图像表达拙朴细腻,立体感强烈。该器发现时位于墓主人胸部偏左,应具有装饰功能。二里头发现的三件青铜牌饰保存均较完整,形态相近,其纹饰堪称青铜器表面最早的兽面纹。相似的器物在四川盆地、新疆哈密等地均有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高骈出土的青铜牌饰兽面形象相对简单,新疆天山北路墓地等发现的牌饰则更简单,未镶嵌绿松石。此类器物涉及多种文化和技术元素,应该是相关考古学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嵌绿松石玉援戈

嵌绿松石玉援戈,长27.8厘米,属晚商时期,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妇好墓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其中出土大量高级礼品和工艺珍品,包括一批绿松石嵌错及雕塑精品。该戈的玉质援部通体抛光,援末青铜部分以绿松石嵌错兽面纹,曲内部分呈平面鸟形,内嵌绿松石纹饰。嵌错工艺所用绿松石大都非常细小,需要用黏合剂加以固定。这些绿松石都提前进行了切割、磨制,镶嵌完成后再加以修治,使整器平整光滑。

关键词: 邳州市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友情链接: 国家文物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博物馆 地址:邳州市运平路 电话:0516-86261083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